泾州怀古

危坡下尽见残墉,势扼长川万古雄。
泾水无泥分畎浍,回山有脉自崆峒。
唐文曾祀龙君庙,汉武犹存阿母宫。
更喜笔峰青翠处,雨馀疑是画图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泾州古城的历史沧桑与自然风光,通过几个层次展现其魅力:

1. 开篇气势
首联用"危坡下尽见残墉"勾勒出陡坡尽头古城墙的残破景象,"势扼长川"则突显这里自古就是扼守要道的战略重地,一破败一雄伟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2. 山水画卷
颔联巧妙描写泾水清澈("无泥")像田间水沟般分流,而山脉蜿蜒仿佛从崆峒山延伸而来。用"分畎浍"这种农事用语形容河流,把自然景观变得亲切可感。

3. 历史印记
颈联提到唐玄宗在此祭祀龙君庙、汉武帝修建王母宫的典故,两个"曾""犹"字暗示这些辉煌虽已逝去,但遗迹仍在,透露出对往昔的追忆。

4. 点睛之笔
尾联笔锋一转,用雨后青翠的笔架山比喻成水墨画,将现实风景艺术化。"疑是"二字让景色如梦似幻,给沉重的怀古情绪注入清新活力。

全诗就像导游带我们游览:先远眺古城轮廓,再细看山水脉络,接着讲解历史故事,最后以一幅鲜活的山水画作结。通过时空交错的描写,让读者既看到沧桑古迹,又感受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历史与现实在诗中完美交融。

郭瑄

郭瑄,曾官泾州监副(《宋诗纪事》卷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