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乌夜啼》描绘了一个孤独的秋夜场景,情感细腻而深沉。
开头"萧萧落木江空"用落叶和空旷的江面勾勒出秋天的萧瑟,月光下的世界显得格外清冷。"一阵惊寒多少、欲栖鸿"写寒风中惊飞的鸿雁,暗示漂泊无依的处境,也暗喻诗人自己的孤寂。
下半段直接写人的状态:"人不寐,醒还醉"——睡不着觉,似醒非醒,似醉非醉,这种迷离状态凸显内心的愁绪。"倚孤篷"这个动作特别传神,靠着孤零零的船篷,画面感很强,让读者能想象出一个孤独的身影。
最后两句最动人:今夜月光满楼,景色清幽美好,却无人共赏。"与谁同"这个问句道出了全诗的核心——不是景色不美,而是缺少知心人分享。这种"良辰美景虚设"的遗憾,比直接说孤独更有感染力。
全诗妙在把外在景物和内心感受自然融合:落叶、寒鸿、孤篷这些意象都在烘托孤独感,而"醒还醉"的心理描写又让景物带上了情绪色彩。最难得的是,诗人没有直接哭诉寂寞,而是用"满楼清景"这样美好的画面来反衬孤独,让遗憾之情更加悠长。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