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亭林

海山荡佳气,千载传古居。
平生读书地,竹柏静以疏。
忠义贯白日,名不埋幽墟。
苗裔今几何,谁能补其馀(宋杨潜《绍熙云间志》卷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顾亭林(顾炎武)故居的景象,并赞颂了他的品格和精神传承。

前四句写景:故居依山傍海,千年过去依然保留着美好的气息。当年顾炎武读书的地方,青竹和柏树安静地生长,疏朗有致。这里用自然景物烘托出故居的清幽雅致,暗示主人高洁的品格。

中间两句直接赞美顾炎武:他的忠义之气直冲云霄("贯白日"是夸张手法),名声永远不会被黄土掩埋。这是对顾炎武民族气节和学术成就的最高评价。

最后两句转为思考:顾炎武的精神传承至今还有多少?谁能继承他的事业?用问句引发读者思考,表达了对先贤精神可能失传的忧虑,也暗含希望有人能继承发扬的期待。

全诗通过"景-人-思"的结构,由实到虚,从故居景物写到人物精神,再引发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层次分明。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既有对先贤的崇敬,也包含对文化传承的关切,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