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深山古寺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与佛寺交融的意境。
前两句写诗人来到山岩前的古寺,抬头看见云霞仿佛连接着佛国世界。这里用"梵天"代指佛教圣地,通过云霞的意象营造出神圣空灵的氛围。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曾经显赫的六代王朝早已消失,但寺中千百尊佛像依然存在;古老的松树像要化作苍龙飞走,嶙峋的怪石则如猛虎酣睡。这些生动比喻既写出古寺环境的奇特,又暗示佛法永恒而世俗权势无常。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在这远离尘世的地方,内心的烦扰自然变得清净,甚至萌发了在此建屋隐居的念头。"危巅"二字既指高山之巅,也暗含超脱尘世、追求精神高度的意味。
全诗通过寻幽访古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佛门清净之地的向往,以及看透世事变迁后的豁达心境。诗中自然景物与佛教元素巧妙融合,既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赵师龙
赵师龙(一一四三~一一九三),字舜臣,馀姚(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取应,监潭州南岳庙。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进士,监建康粮料院。历知武进县,邵武军,真州、温洲、婺州。光宗绍熙四年卒,年五十一。有《博古摘华》三十卷,已佚。事见《攻愧集》卷一○二《知婺州赵公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