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贡父见寄

早接英豪论,常多伯仲贤。
风尘一会合,岁月几徂迁。
禀性成樗散,干时类凿圆。
论心谁合者,握手子欢然。
经训开前古,谈辞屈老先。
春游同烂漫,醉乐屡回旋。
乐事嗟难久,离襟怅独偏。
驱车清汝曲,佐幕紫嵩前。
官兴惟高咏,人生得晏眠。
丹铅涂旧史,杖屦接幽禅。
叹息春期失,淹留夕梦牵。
非因传丽唱,何以尉劳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好友贡父的,表达了对往日友谊的怀念和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真挚的情感和生活感悟。

开头四句回忆年轻时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相聚畅谈的快乐时光,那时大家意气相投,但岁月流逝,这样的聚会越来越难得。"樗散"指无用的树木,"凿圆"比喻自己性格耿直不会变通,这两句是作者自谦,说自己性格不合时宜,但幸运的是还有贡父这样的知心好友。

中间部分描写他们一起读书论道、春游醉酒的快乐生活。"经训"指研究古代经典,"谈辞"是说辩论时连老前辈都说不过他们。但快乐总是短暂的,分别后作者独自在外地做官("清汝曲""紫嵩前"指做官的地方),虽然工作清闲可以写诗睡觉,但更怀念和好友一起研究历史("丹铅"指校勘书籍)、拜访高僧的生活。

最后四句感叹春天已过(暗喻青春不再),只能在梦中回忆往事。整首诗之所以写得这么动情,就是为了安慰同样思念友人的贡父。诗中既有对青春友谊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坦然接受,感情真挚自然,展现了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