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刚拿到度牒(和尚的身份证)的新手僧人嘚瑟又矛盾的心态。
前两句“已办僧心,未圆僧相”像在说:我虽然办好了出家手续(僧心),但剃光头、穿袈裟这些表面功夫(僧相)还没整利索呢!活脱脱一个刚拿到驾照还没摸过方向盘的新手司机既兴奋又心虚的样子。
后两句更幽默:“才得方句,便成和尚”——刚学会几句经书里的“阿弥陀佛”,就迫不及待自称和尚了。这里的“方句”可以理解为佛经里的专业术语,就像现在年轻人刚学会几个英文单词就爱显摆。最后“便成和尚”四个字,把那种迫不及待给自己贴标签的滑稽感写绝了。
全诗像一段短视频:镜头先给到主角手忙脚乱整理袈裟的特写,再切到他摇头晃脑背经文的嘚瑟样,最后定格在他自称“大师”时憋不住笑的嘴角。作者用轻松的口吻,既调侃了某些人“形式大于内容”的修行态度,又透着对人性弱点的宽容——谁还没个刚入门时膨胀的阶段呢?
李昴英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