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寿先生招饮乃园同子缜赓甫迟菊
即事有远心,所在成林僻。主人爱夏凉,延客布芳席。
清尊取次斟,情话日已夕。揽衣循幽蹊,杂坐藉白石。
茶味瀹花气,湛然沁胸膈。有亭面夷旷,栖迟类村陌。
蓺菊连瓜畴,灌莲引泉脉。素月东方升,圆光补林罅。
好风何处来,余意诚莫逆。平生丘壑志,眷焉怀在昔。
良会自古今,誉名贵无斁。何以酬大贤,念此日乾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傍晚在朋友家花园聚会的美好场景,展现了文人雅士亲近自然的闲适生活。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湛然沁胸膈")写聚会的过程。诗人用"即事有远心"开篇,意思是眼前平常的聚会却让人心境开阔。主人特意选在清凉的夏夜设宴,大家随意斟酒聊天直到傍晚。饭后沿着花园小径散步,随意坐在白石上品茶,茶香混合着花香沁人心脾——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第二部分("有亭面夷旷"到"余意诚莫逆")重点描写花园景色。诗人观察到园中有座视野开阔的亭子,周围种着菊花、瓜田和莲花,还用泉水灌溉。这时月亮从东方升起,月光透过树林的缝隙洒下来,晚风徐徐吹来,让人感到无比惬意。这里用"圆光补林罅"的拟人写法特别生动,说月光像会主动填补树林的缝隙。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抒发感慨。诗人联想到自己向来向往山水田园生活,而这样美好的聚会从古至今都难得,值得永远铭记。最后谦虚地说要如何回报主人的盛情,只能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逊。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日常细节展现高雅情趣,比如随意坐在石头上、茶香混着花香这些生活化描写
2. 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细腻传神,特别是月光和晚风的描写
3. 在轻松愉快的聚会中融入对人生的思考,但又不显得沉重
4. 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却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意境
这种将日常生活诗意化的写法,能让现代读者感受到古人如何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也启发我们放慢脚步,用心感受身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