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兮中(羲仲省文)所作已白(纪伯省文)钟次苏文忠石鼓歌韵作诗纪之

陶唐推律正建丑,磬击后夔瑟瞽叟(见吕氏春秋)。
笙镛閒作和人神,金石谐声感飞走。
五钟(见尚书大传)难觏失先型,二典犹传在人口。
周家考工重稽古,羲氏世官宜有后。
省文兮中羲仲同,铭字庚庚得三九⑴。
前追史籀失斯喜,后压邈隶轻颜柳。
推求铣舞合古度,夹钟辰应卯值斗。
购之不惜金满籯,饷我还同印悬肘。
平生耆古比昌歜,真赝从谁别苗莠。
或疑已白即纪侯,大去国心存孝友⑵。
全宗季弟遣微子,舒难贤臣无斗㝅。
金壶注诫慎驽马,铁画遗文见科蚪。
文人追孝用侃喜,子孙永宝祈胡耇。
世衰宗器讵长保,郑国鼋尝晋獒嗾。
当时神物避兵燹,出土奇珍夺尊卣。
村夫野老不识丁,熟视离娄等矇瞍。
强寻颉字作皇辟,伪造禹迹迷岣嵝。
我营居室先宗祧,追远犹惭德归厚。
千年至宝人鬼歆,再拜陈辞嗣孙某。
铜山金穴岂足恃,过眼烟云化乌有。
不须什袭饰金玉,亟与特悬求栲杻。
杨雄博物习雕虫,宣圣考文穷画狗(见说文)。
迩来解组作寓公,已免漂梗思土偶。
抱之肥遁老空谷,藉校古书期皓首。
露盘金狄本没字,伧父遇之从折掊。
尸臣官邑张敞释,郡国鼎彝洨长取。
光浮红翠欲成虹,质带泥沙先刮垢。
升堂便作分器陈,传世方期挈瓶守。
施诸猛虡震趪越,细认追蠡未消朽。
吾翁瞿铄近九旬,进爵摩挲丐眉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得到一口古钟后的感慨。全诗用古钟为线索,串起了对历史、文化、家族传承的思考。

开头部分(前8句):
诗人从上古尧舜时期的礼乐传统说起,提到古代用钟磬等乐器调和人与神的关系。现在虽然古代礼器已经失传,但相关记载还在人们口中流传。这里用音乐比喻文化传承,说明有些东西虽然实物不在了,但精神永存。

中间部分("省文兮中"到"伪造禹迹迷岣嵝"):
详细描写这口古钟的来历和特征。钟上的铭文古老难辨,形制符合古代标准,作者如获至宝。通过对比其他文物造假现象,突出这口钟的真实珍贵。其中提到"纪侯"典故,暗含对忠孝品德的推崇。

核心感悟("我营居室"到结尾):
诗人由古钟联想到家族传承:
1. 物质财富(铜山金穴)终会消失,但文化精神(如这口钟)能穿越时空
2. 对待文物要心存敬畏,不必过分装饰,重要的是理解其文化价值
3. 最后以父亲年迈仍精神矍铄作结,把文物传承与家族血脉联系起来

全诗亮点:
- 把一口古钟写得活灵活现,仿佛能听见千年回响
- 通过具体物件展开宏大历史思考,小中见大
- 既有学者的考据精神(辨认铭文、考证形制),又有文人的情怀
- 结尾回归家庭温情,让深奥的文物研究有了人情味

就像现代人收藏祖传老物件时的复杂心情:既为拥有历史碎片而欣喜,又感慨时光流逝,更希望把其中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