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名叫"青岩翁"的老友的思念,以及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全诗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前八句)写思念之情: 诗人回忆起与老友分别时,江上船桨划动的声音犹在耳边。虽然书信往来未断,但时间飞逝,转眼间已过去许久。如今山色依旧,春树茂盛,但两人相隔遥远,如同被广阔的云海阻隔。诗信迟迟不来,现在的朋友也不如老友那般知心。
后半部分(后八句)写山水之乐: 诗人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神山(仙华山),山顶与天际相接。山上有长满仙草的天坛,深邃的洞穴里吹出凉风。诗人拄着拐杖在山间漫步,对这片山水充满眷恋。最后他自我安慰:虽然老友不在身边,但幸好还有音乐(夔是古代乐官)可以寄托情怀,继续唱着老友留下的歌谣。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思念友人的惆怅与寄情山水的豁达交织在一起。诗人用"仙华山"的壮美景象,既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也暗喻着对老友情谊的珍视。最后以音乐作结,显得既感伤又洒脱,展现了文人特有的风雅情怀。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