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当庭 秋夜闻蟋蟀声

小窗烟雨冥冥响,飕飕吹坠,落叶空庭。
急杵浮砧,凄凄石竹墙阴。
偏与愁人作楚,细思量、甚事恰关卿。
无端似,空床泣恨,断轸传情。
年年惯做西风伴,隐荒苔、啼残青穗馀灯。
哀笳远笛,飞来何处秋声。
二十五番寒照静,听清钲历历严更。
偏怨汝,叫回孤梦,短发星星。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雨之夜,诗人独坐窗前听蟋蟀鸣叫的孤独场景,通过细腻的听觉感受传递出浓重的愁绪。

上片从环境描写入手:烟雨朦胧的窗外传来落叶声,捣衣声与风吹竹叶声交织,这些声音在空荡的庭院里显得格外清晰。蟋蟀的鸣叫仿佛故意与愁苦之人作对,诗人不禁反问:我的忧愁与你这小虫有何相干?这里用拟人手法,把蟋蟀声比作"空床泣恨"的啜泣和"断轸传情"的琴弦声,将自然声响与人类情感巧妙连接。

下片写蟋蟀的生存状态:它们年年与西风为伴,藏身苔藓间,在将熄的灯火旁鸣叫。远处传来的胡笳与笛声,与蟋蟀声共同构成秋夜交响。二十五次月圆月缺(暗示两年光阴),诗人听着更鼓声度过无数不眠夜。最怨蟋蟀惊醒独眠人的残梦,让人对着星星白发感叹时光流逝。

全词以"听蟋蟀"为线索,通过声音的层叠渲染(雨声、落叶声、捣衣声、风吹竹声、蟋蟀声、笳笛声、更鼓声),构建出一个立体愁苦的秋夜。蟋蟀在这里既是真实存在的秋虫,又是触发诗人愁绪的媒介,更是岁月无情的象征。最后"短发星星"的细节,将虫鸣与人生迟暮的感慨自然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