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一
西山吾故人,久别渴一访。
潭柘稍阻深,戒坛致清旷。
前游悔草草,梦想半已忘。
有分及馀年,登巅骋秋望。
见从得二子,济胜聊自壮。
犹疑在故山,松月坐相向。
此心本无住,所见孰真妄?
闻梵各洒然,无为忆曩向。
潭柘稍阻深,戒坛致清旷。
前游悔草草,梦想半已忘。
有分及馀年,登巅骋秋望。
见从得二子,济胜聊自壮。
犹疑在故山,松月坐相向。
此心本无住,所见孰真妄?
闻梵各洒然,无为忆曩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重游西山戒坛寺和潭柘寺的感悟,像老朋友聊天一样亲切自然。
前六句是"叙旧":诗人把西山比作老朋友,说太久没见特别想念。潭柘寺位置较偏,戒坛寺更开阔。上次来去匆匆,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现在能趁着晚年再来,登高赏秋景,觉得很幸运。
中间六句写"同游之乐":和两位朋友(嘿园、宰平)一起爬山赏景,恍惚间以为回到了故乡。松树明月相对而坐,这种宁静让他思考:眼前景象是真实还是虚幻?其实人心本来就不该执着于一处。
最后两句点破"禅意":听到寺庙钟声大家都豁然开朗——不必总惦记过去,活在当下就好。
全诗妙在把人生感悟融入游记:像"前游悔草草"是很多人旅游都有的体验,"松月坐相向"的画面感让人身临其境,最后用寺庙钟声点醒"不要活在过去"的道理,既自然又深刻。诗人用登山比喻人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