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行
孤桐结根倚崖石,俯瞰清溪照虚碧。枝叶扶疏朱夏寒,上有翔鸾旧栖迹。
风霜冉冉岁月深,老柯半朽苍皮蚀。其中素抱金玉声,以暗投人人不识。
人不识,多苦心,樵夫斤斧莫相寻。宁教枯死倒涧壑,不从爨下求知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孤独的梧桐树,借树喻人,表达了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格。
开头写梧桐树扎根在悬崖边,俯瞰清澈的溪水。枝叶茂盛,在炎夏带来清凉,树上曾有凤凰栖息。这里用凤凰衬托梧桐的高贵。
接着写岁月流逝,树干逐渐老朽,树皮剥落。但树心依然保持着金玉般的声音(比喻内在的高尚品质)。可惜这种内在美不被人发现,就像把珍宝暗中送给别人却不被赏识。
最后是梧桐的内心独白:既然无人理解,宁愿枯死在溪涧,也不愿被砍去当柴烧来讨好别人。这里"爨下"指灶台,暗喻为求认可而降低自我价值。
全诗通过梧桐树的形象,赞颂了一种不妥协的精神:宁可孤独终老,也不违背本心去迎合世俗。这种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