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忠靖公遗像并墨迹诗册 其二

人误天尤厄,身亡国亦休。
血膏沙草碧,泪涌雨霖愁。
忠愤偕儿女,清凉负壑丘。
遗篇谁解唱,榆塞鬼吟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悲怆的语言,讲述了一位忠臣的悲剧命运和家国伤痛。

前两句开门见山:这位忠臣(孙忠靖公)不仅被世人误解,连老天爷也不眷顾他;他的死亡也预示着国家的衰亡。用"人误天尤厄"这样口语化的表达,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双重的不公。

中间四句用强烈的画面感展现悲壮场景:他的鲜血染绿了沙场野草(血膏沙草碧),百姓的泪水像连绵阴雨般流淌(泪涌雨霖愁)。这位忠臣带着满腔忠愤离世,连累儿女同遭不幸(忠愤偕儿女),最终只能凄凉地长眠山野(清凉负壑丘)。这里用"血膏""泪涌"等动态描写,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视可感。

最后两句转向现实:他留下的诗篇无人理解(遗篇谁解唱),只有边塞的秋风中仿佛回荡着亡魂的哀吟(榆塞鬼吟秋)。用"鬼吟秋"这样带着寒意的意象,暗示忠魂不灭却无人理解的苍凉。

全诗没有用复杂典故,就像在讲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忠诚被辜负,英雄含冤而死,国家随之倾颓。通过鲜血、泪水、秋风等具体意象,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那种刺骨的悲凉和遗憾,引发对忠义、命运等永恒话题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