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闻子规

归去何劳枝上喧,春残疑是怨黄昏。声凄几动离人恨,肠断空思望帝魂。

芳树夜深啼有血,孤窗初听月添痕。谁云地气南方至,愁向东风不可论。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春夜听到子规鸟(杜鹃)的啼叫声为切入点,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全诗情感细腻,通过子规的啼鸣,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首联“归去何劳枝上喧,春残疑是怨黄昏”,诗人听到子规在枝头不停地啼叫,仿佛在抱怨春天的逝去和黄昏的凄凉。这里用子规的叫声暗喻诗人内心的烦闷,春残和黄昏的意象更添一层忧伤。

颔联“声凄几动离人恨,肠断空思望帝魂”,子规凄厉的叫声勾起了离人的愁绪,让人肝肠寸断,空自怀念传说中的望帝(古蜀国君主,死后化为杜鹃,啼血哀鸣)。诗人借望帝的典故,表达自己深切的思念和无法排解的哀伤。

颈联“芳树夜深啼有血,孤窗初听月添痕”,夜深人静时,子规在花树上啼叫,仿佛啼出了血;诗人独自在窗前聆听,连月光也似乎带着泪痕。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想象(啼血)和细腻的描写(月添痕),进一步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尾联“谁云地气南方至,愁向东风不可论”,谁说南方地气温暖宜人?诗人的愁绪却随着东风愈发浓烈,无法言说。这里以反问作结,强调忧愁的深重,即便在温暖的春天也无法消解。

整首诗以子规的啼声为线索,层层递进,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表达了深切的离愁和孤独。语言虽含蓄,但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