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言
举杯问花花不言,酒正使人人可怜。
春阴细雨苔径滑,仓庚欲唤枯桐发。
夜读窗前万卷书,朝看室内釜游鱼。
李杜声名烛天表,当时际遇何草草。
制科只重宋儒疏,子虚长杨向谁赋。
高才名德惟王公,一言落笔蛇为龙。
亦知肉食非长虑,纷纷都向此中去。
青衿才士狂且贫,白眼少年目摄人。
春风花柳年年路,埋没英雄不知数。
平津阁废空落霞,谁能干谒王孙家。
县官督税如哮虎,蓬鬓萧萧坐环堵。
篱脚疏篁无力种,床头雄剑强起舞。
不如典衣沽酒酣青天,目送碧桃花下钓鱼船。
现代解析
这首诗《醉言》借酒抒怀,通过醉态下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无奈。全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向往。
1. 开篇写醉酒:
“客馈曲君殊太虐,清明大醉鸬鹚杓。”诗人一开始就写自己喝醉了,用“鸬鹚杓”形容酒杯之大,暗示自己喝得很多。醉酒的原因,是“客馈曲君殊太虐”,即朋友送来的酒太烈,或者说现实太残酷,只能借酒消愁。
2. 醉后问花:
“举杯问花花不言,酒正使人人可怜。”诗人喝醉了,举杯问花,花却不回答。酒让人变得可怜,暗示现实的残酷让人无法逃避,只能借酒麻醉自己。
3. 描写春景:
“春阴细雨苔径滑,仓庚欲唤枯桐发。”诗人描写了春天的景象,阴雨绵绵,小路湿滑,黄鹂鸟想要唤醒枯死的梧桐树。这里可能暗喻诗人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希望有所作为。
4. 读书无用:
“夜读窗前万卷书,朝看室内釜游鱼。”诗人晚上苦读万卷书,早上却发现锅里连鱼都没有。讽刺读书无用,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以改变贫困的处境。
5. 批判科举制度:
“李杜声名烛天表,当时际遇何草草。制科只重宋儒疏,子虚长杨向谁赋。”诗人以李白、杜甫为例,说明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得到重用。科举制度只重视宋儒的学说,像《子虚赋》《长杨赋》这样的好文章,却无人赏识。
6. 讽刺权贵:
“高才名德惟王公,一言落笔蛇为龙。亦知肉食非长虑,纷纷都向此中去。”诗人讽刺权贵们虽然身居高位,却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考虑。而真正有才华的人,却只能趋炎附势。
7. 描写贫士:
“青衿才士狂且贫,白眼少年目摄人。”诗人描写了贫寒的读书人,他们虽然狂傲,却生活贫困,而那些势利的年轻人,却对他们投以轻蔑的目光。
8. 英雄埋没:
“春风花柳年年路,埋没英雄不知数。”诗人感叹每年春天花柳依旧,但有多少英雄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9. 现实残酷:
“平津阁废空落霞,谁能干谒王孙家。县官督税如哮虎,蓬鬓萧萧坐环堵。”诗人描写了现实的残酷,权贵的府邸已经荒废,无人问津,而县官却像老虎一样催逼税收,百姓只能困守家中。
10. 无奈选择:
“篱脚疏篁无力种,床头雄剑强起舞。”诗人想要种竹舞剑,却无力实现,只能强颜欢笑。
11. 借酒消愁:
“不如典衣沽酒酣青天,目送碧桃花下钓鱼船。”最后,诗人选择典当衣服买酒,醉看碧桃花下的钓鱼船,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
总结:
这首诗通过醉酒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向往。诗人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讽刺了权贵的腐败,同情贫寒的读书人,感叹英雄的埋没。全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