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原纪灾诗

少小见人说饥馁,壬子兵荒辛酉水。
此时饱食不关怀,老大方知穷戊子。
两年田白无草生,到处瘟黄哭人死。
米不满斛值百千,人犹锁栈等价钱。
饿夫伸手头抢地,寒士束腹呼高天。
家廪才馀三百石,一日忍作两日吃。
升钱减半周贫闾,五日争门廒底出。
忽传湖广尖新来,家户看看改颜色。
通商亦是救荒策,昔人有言毋遏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场大饥荒的惨状,道出了普通百姓在灾难中的绝望与挣扎。

开头四句是过来人的感慨:小时候听长辈说饥荒(壬子年战乱、辛酉年水灾),自己吃饱饭并不在意,直到老了才真正体会戊子年这场饥荒的可怕。这里用"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对比,凸显灾难只有亲身经历才懂。

中间八句像纪录片镜头般展现灾情:田地两年颗粒无收变成白地,瘟疫横行尸体遍野。米价飞涨到一斛值百千钱,奸商却把粮食锁在仓库等更高价。饿得发疯的人跪地乞食,读书人饿得勒紧腰带望天哀嚎。即使家里还有三百石存粮的人家,也只能把一天的口粮分成两天吃。

最后六句出现转机:当诗人把粮食降价一半救济穷人时,五天后突然传来湖广地区新米运到的消息,所有人脸上重现生机。诗人由此悟出:开放粮食流通才是救灾良策,古人说的"禁止囤粮"确有道理。

全诗最震撼的是那些具象描写:饿到用头撞地的灾民、读书人束紧腰带的细节、商人锁粮待价而沽的冷酷,这些画面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最后用"改颜色"这个表情变化收尾,既点明希望,又暗含对粮食流通政策的思考,展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民生关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