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
咸通七载初参道,到处逢言不识言。
心里痴⑴团若栲栳,三春不乐止林泉。
忽遇法王毡上坐,便陈疑恳向师前。
师从毡上那伽起(一作「定」),袒膊当胸打一拳。
骇散痴⑵团獦狚落,举头看见日初圆。
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
只闻肚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钵。
心里痴⑴团若栲栳,三春不乐止林泉。
忽遇法王毡上坐,便陈疑恳向师前。
师从毡上那伽起(一作「定」),袒膊当胸打一拳。
骇散痴⑵团獦狚落,举头看见日初圆。
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
只闻肚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钵。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修行者开悟的故事,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开头说这人修行七年还是糊里糊涂("心里痴团若栲栳"就像心里塞着个乱麻团),整天闷闷不乐躲在树林里。直到有天遇见大师("法王")坐在毛毡上,他赶紧上前请教。没想到大师突然站起来,照着他胸口就是一拳!这一拳可不得了——就像打碎了心里的疙瘩("痴团"),他突然开窍了,抬头看见太阳又圆又亮(比喻顿悟)。
后半段说他从此像打通任督二脉,走路都带风("蹬蹬以碣碣"是拟声词),每天都特痛快。现在他"肚里饱膨脝"(不是真吃饱,是说心里充实),再也不用端着饭碗到处化缘了(暗指不再被欲望牵着走)。
最妙的是用"挨揍开悟"这个画面:真正的智慧不是靠死读书,有时候就需要当头棒喝。就像我们现代人想不通某件事,可能朋友一句大实话比读十本书都管用。最后两句用"不持钵"的比喻,生动说明真正想通的人,内心自然就不焦虑了。全诗用打架、吃饭这些生活场景讲佛法,特别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