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书怀
清风起平湖,白云生润阴。
佳时惨不乐,羁思苦难任。
客子热中肠,浩然怀故林。
仲夏倏已过,草木郁萧森。
万物欣有托,吾生休崎嵚。
念昔岁甫冠,自许双南金。
只今堕危涂,不如烟际禽。
山水所素愿,利名非宿心。
何当返故庐,啸傲苍崖深。
两鬓岂长绿,勿枉吴霜侵。
佳时惨不乐,羁思苦难任。
客子热中肠,浩然怀故林。
仲夏倏已过,草木郁萧森。
万物欣有托,吾生休崎嵚。
念昔岁甫冠,自许双南金。
只今堕危涂,不如烟际禽。
山水所素愿,利名非宿心。
何当返故庐,啸傲苍崖深。
两鬓岂长绿,勿枉吴霜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名利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开头四句用清风、白云、平湖、树荫勾勒出宁静的夏日景色,但诗人却感到忧愁难解。这里用美好的风景反衬内心的苦闷,形成强烈对比。
中间部分直抒胸臆:客居他乡的游子内心焦灼,思念故乡。看着盛夏过去草木凋零,万物都有归宿,而自己的人生却坎坷不平。诗人回忆年轻时意气风发("双南金"指优质黄金,比喻才华出众),如今却觉得连自由飞翔的鸟儿都不如。
最后表明心迹:自己从来向往的是山水之乐,而非追名逐利。渴望回到故乡,在青山绿水间自由生活。结尾警醒自己:青春易逝("两鬓岂长绿"),不要虚度光阴让白发徒增。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夏日景物反衬愁绪,画面感强
2. "不如烟际禽"的比喻生动体现漂泊之苦
3. 对"利名非宿心"的坦白展现淡泊情怀
4. 结尾的时光感叹引发普遍共鸣
诗人通过个人经历,道出了许多在外打拼者的共同感受:在现实压力下对纯真理想的坚守,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