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楼夜醮

丈人峰前山四周,中有五城十二楼,玉华仙宫居上头。
紫云澒洞千柱浮,刚风八面寒飕飕,灵君宴坐三千秋。
蹻符飞行戏玄洲,下睨浊世悲蜉蝣,桂旗偃蹇澹少休。
知我万里遥相投,暗蜩奏乐锵鸣球,浮黎空歌清夜遒。
参旗如虹欻下流,化为神灯烛岩幽,火铃洞赤凌空游。
谁欤蔽亏黯然收?祷之复然为我留,半生缚尘鹰在韝。
岂有骨相肩浮丘?山英发光洗羁愁,行迷未远夫何尤。
笙箫上云神欲游,揖我从之骖素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奇幻神秘的仙境景象,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力和道家色彩。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场景构建:开篇用"丈人峰""五城十二楼"等夸张手法,搭建起一座悬浮在紫云中的玉华仙宫。这里寒风凛冽("刚风八面寒飕飕"),仙人已静坐三千年,营造出既瑰丽又清冷的仙境氛围。最惊艳的是"神灯"和"火铃"的描写,像突然亮起的霓虹灯("参旗如虹")和飞行的火焰灯笼,点亮了整个夜空。

2. 人仙互动:诗人想象自己这个凡人被仙人接纳,听到蝉鸣化作仙乐("暗蜩奏乐"),看到仙界的灯火表演。最有趣的是"祷之复然为我留"这句,像是仙人专门为诗人保留着灯光秀,展现出仙界对求道者的温柔回应。

3. 精神寄托:最后诗人自嘲像被束缚的鹰("半生缚尘鹰在韝"),感叹自己凡胎肉体难成仙,但山中精灵("山英")的光芒洗去了他的忧愁。结尾"揖我从之骖素虯"展现了他想乘龙飞升的渴望,实际上表达的是对现实束缚的超越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道教仙境写得既神奇又亲切,那些"火铃""神灯"的描写就像一场仙界灯光秀,而仙人也会为凡人保留灯火,让神秘的修仙世界带着人情味。诗人通过这种浪漫想象,抒发了对现实困境的暂时逃离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