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无梦归天台

琼台东畔石桥西,三径无尘古木垂。
囊里歌编君相赐,腹中珠穴老庄知。
风回蕙帐过猿岭,月上茅堂透鸟枝。
万载圣朝高士传,何人更得效依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张无梦归隐天台山的情景,展现了高洁淡泊的隐逸情怀。

前两句写景:在琼台东边、石桥西侧,有一条长满古树的小路,幽静无尘。这里用"三径"典故(汉代隐士蒋诩在院里开三条小路,只与高人往来),暗示主人是位隐士。

三四句写张无梦的学识修养:他随身携带的诗集是皇帝宰相赏赐的,说明他曾受朝廷重视;而他深谙老庄思想("腹中珠穴"比喻学问精深),表明他最终选择了道家隐逸之路。

五六句用动态画面表现隐居生活:山风吹过蕙草做的帐子,猿猴在山岭间啼叫;月光透过茅屋的树枝,鸟儿在枝头栖息。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远离尘嚣的意境。

最后两句是赞叹:这样的高人会被载入史册,但后世很难再有人能达到他的境界。"依稀"二字透露出对隐士风骨的追慕之情。

全诗通过山林、月光、古木等意象,塑造出一个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生活的向往。诗中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居的宁静美好。

刘起

刘起,曾知韶州(清同治《广东通志》卷二○五《金石略》七)。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知台州(《嘉定赤诚志》卷九)。乾兴初知漳州(《八闽通志》卷三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