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热闹画面,用生动的色彩和声音传递出欢快的氛围。
前两句"桃红李白辉相曜,车马交关递流照"像用调色盘泼洒春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花在阳光下互相映照,道路上往来的车马在花影中穿梭,光影流动如同电影镜头。这里用强烈的视觉对比(红白色彩)和动态画面(车马流动),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鲜活气息。
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墙头半露是秋千,不见美人闻语笑"。诗人故意不直接写秋千上的姑娘,而是让秋千从墙头"半露",就像现在拍照只取局部特写。虽然看不见人,但银铃般的笑声已经穿透围墙,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写法,比直接描写美人更引人遐想,仿佛能脑补出院内少女们嬉戏的欢快场景。
全诗妙在"藏与露"的艺术——明处是怒放的鲜花、繁忙的道路,暗处是藏于墙后的青春欢笑。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既展现了春天万物争艳的蓬勃生机,又含蓄地传递出人间欢愉,就像现在短视频里用局部特写配背景笑声的手法,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