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山海关城楼》是一首描绘诗人登临山海关城楼所见所感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浅显分析:
首句“楼前风物隔辽西”,诗人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辽西指的是山海关附近的地方,说明诗人所处的位置非常高,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这里描绘了高楼上所见的辽远景色。
“日暮凭栏望欲迷”,写的是傍晚时分,诗人靠着栏杆远望,辨不清方向,仿佛眼前的景色让他感到一丝迷茫。这里用“欲迷”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感慨。
颔联“禹贡万年归紫极,秦城千里静雕题”,“禹贡”指的是古代文献《尚书·禹贡》,这里是借指山海关的悠久历史。“紫极”是指天的中部,形象地表达了山海关在遥远天边的位置。“秦城千里静雕题”则是说从山海关向东延伸的千里土地上,秦朝的城池静默无言,只有雕题(古代一种图腾)装饰的城楼。这两句描绘了山海关的历史悠久和地理之广。
颈联“蓬瀛只在沧波外,宫殿遥瞻北斗齐”,“蓬瀛”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岛,这里借指山海关外的遥远之地。“沧波”指的是大海,表达山海关紧邻大海。这两句写出了山海关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对远方仙境的向往。
尾联“为问青牛能复度,愿从仙吏授刀圭”,“青牛”出自《庄子》,传说中老子骑的青牛,这里借指仙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想追随仙人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仙人的指点,从而得道。
整首诗通过对山海关的描绘,展现了其雄伟壮观的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之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