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偶书(熙宁甲寅岁作)

世道逢消长,人情徇爱憎。
光华如石火,明灭似风灯。
巢幕堪忧燕,垂天不羡鹏。
危心戒行险,视履益兢兢。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熙宁甲寅年所作的一首抒怀诗。诗中的“世道逢消长,人情徇爱憎”讲的是社会变化无常,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个人喜恶的影响。“光华如石火,明灭似风灯”则是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就像流星般瞬间闪耀后便消失,或者像风中的灯,忽明忽暗,不稳定。“巢幕堪忧燕,垂天不羡鹏”则是说,燕子虽有巢穴可安,但也需忧心;而大鹏即使能高飞远翔,也不可羡慕,因为每种状态都有其不足之处。“危心戒行险,视履益兢兢”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行事,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冒险,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不易,提醒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行事。诗人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具体的自然现象之中,使诗歌既富有哲理又生动形象。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