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梁堰

庙近云涛观,山遥翠欲重。
只应溪上木,便是洞中龙。
堰折潮归海,棂迎浪答钟。
断碑荒鲜合,终古载灵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与人文交融的画卷,充满神秘感和历史厚重感。

前两句写景:寺庙靠近云雾缭绕的江面,远山层层叠叠,青翠欲滴。用"云涛"形容江面,用"翠欲重"表现山色,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转入神奇想象:溪边的古树仿佛化作了洞中的神龙,堰坝引导潮水回归大海,庙宇的窗棂似乎在与浪花应答钟声。这里把自然景物拟人化,木头变龙、浪花答钟,充满童话般的奇幻色彩。

最后两句怀古:断裂的石碑爬满青苔,却永远记载着神灵的踪迹。通过"断碑""荒鲜"的沧桑意象,暗示这里有着悠久的传说,引人遐想。

全诗妙在将现实景物与神话传说自然融合,既有"翠欲重"的鲜活山水,又有"洞中龙"的神秘想象,最后用斑驳石碑收尾,留下悠远余韵。读来既像欣赏一幅水墨画,又像聆听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

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