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台①

尘编千载定谁开,江左衣冠尚此台。
石上松阴虚白日,池边鸟迹认苍苔。
岂无高士谈玄在,亦有群公仗节来。
负笈独堪人巳远,春风依旧沐蒿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读书台的景象,充满了对历史与文人风骨的怀念。

前两句说:千年前的书籍如今不知有谁还会翻开,但江南文人的风骨依然留存在这座读书台上。这里用"尘编"(积灰的书)和"衣冠"(代指文人)形成对比,突出历史沧桑感。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读书台的景色:石头上松树的阴影遮住了阳光,池塘边鸟儿的足迹印在青苔上。这里既有高人雅士谈论玄理,也有忠义之士前来凭吊。通过"松阴"、"鸟迹"这些细腻的自然景物,营造出幽静深远的意境。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背着书箱的学子早已远去,但春风依然吹拂着野草。用"春风依旧"反衬"人已远",突出物是人非的惆怅,同时也暗示文人精神如同春风般永恒。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将自然景物与人文历史巧妙融合,表达了作者对先贤风骨的追慕,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人的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