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字韵
江波日夜鸣颓绿,眼底屏山青六六。
茶花冷茜烧春云,酒晕生腮红照肉。
先生吟诗新履道,儿童觅砚旧纱縠。
只觉营生让怒鹏,未许卑飞夺倦鹄。
水响风枝伴楚吟,浓烟淡月随燕玉。
竞奇角险建骚场,彻夜灯花守鱼目。
规红缕碧惟好手,入地搜天快神足。
诗成佳恶自平章,除却莨稊留嘉谷。
茶花冷茜烧春云,酒晕生腮红照肉。
先生吟诗新履道,儿童觅砚旧纱縠。
只觉营生让怒鹏,未许卑飞夺倦鹄。
水响风枝伴楚吟,浓烟淡月随燕玉。
竞奇角险建骚场,彻夜灯花守鱼目。
规红缕碧惟好手,入地搜天快神足。
诗成佳恶自平章,除却莨稊留嘉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图景,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1. 自然与生活的鲜活画面(前四句)
诗人用生动的色彩和声音描写江南景色:江水日夜流淌泛起绿色波纹,眼前青山层层叠叠。茶花在冷雾中像燃烧的晚霞,喝酒后脸颊泛红映着肌肤。这里用"烧春云"形容茶花的红艳,用"红照肉"表现酒后面色,充满生活趣味。
2. 诗人的创作日常(中间六句)
描写诗人专注写诗的状态:穿着新鞋漫步吟诗,孩子们帮忙找砚台。诗人自比高飞的大鹏,不愿像疲倦的鹄鸟低飞。水声风声陪伴他创作,在烟雾月光中寻找灵感。这里"怒鹏"象征崇高的文学追求,"倦鹄"代表平庸之作。
3. 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后六句)
展现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在诗坛上争奇斗险,整夜点灯推敲字句。像能工巧匠雕琢红玉碧玉,上天入地寻找灵感。最后强调好诗需要自己评判,要像筛选谷物般去芜存菁。用"莨稊"(杂草)比喻劣诗,"嘉谷"比喻好诗,形象说明创作需要去粗取精。
全诗最大特点是:
- 用大量色彩词(颓绿、青、茜、红等)和比喻营造视觉冲击
- 通过日常细节(觅砚、灯下改诗)展现创作过程
- 用对比手法(怒鹏/倦鹄、莨稊/嘉谷)表达艺术追求
- 最后点明主旨:好诗需要反复锤炼和严格筛选
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美景和创作场景,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让读者感受到文字之美与创作之乐。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