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羽士

十二楼头海月空,朝元人去蕊珠宫。
形销忽作良非子,物化真成亡是公。
玄牝养来神不死,庚桑过去岁犹丰。
床头一卷参同契,谩有彬彬万遍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羽士)离世后的超脱境界,充满道家玄妙色彩。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理解:

上半部分写"死亡"的意象: 开篇用"十二楼"(传说中神仙居所)和"海月空"营造缥缈仙境,暗示道士已飞升仙界。"形销"指肉体消亡,"良非子""亡是公"这两个虚构人名,幽默地表达死亡不过是换个形态存在——就像庄周梦蝶,生死界限本就模糊。

下半部分讲"永恒"的修行: "玄牝"(道家术语指生命本源)和"庚桑"(典故指得道者)说明道士通过修炼达到长生。最动人的是结尾:床头那本反复研读的《参同契》(道教经典),即使读破万遍也谦称"谩有"(徒有),展现修道者永无止境的求索精神。

全诗妙在把死亡写成华丽的蜕变:肉体消失不是终点,而是与天地合一的开始。用"蕊珠宫""神不死"等仙家意象,配合"床头读书"的生活细节,让玄奥的道家思想变得亲切可感。最后"彬彬万遍功"的谦辞,更突显修行者虚怀若谷的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