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
游子惜春暮,策杖出蒿莱。正直康庄晚,群公谒帝回。
履度南宫至,车从北阙来。珂影傍明月,笳声动落梅。
迎风采旄转,照日绶花开。红尘掩鹤盖,翠柳拂龙媒。
绮云临舞阁,丹霞薄吹台。轻肥宁所羡,未若反山隈。
履度南宫至,车从北阙来。珂影傍明月,笳声动落梅。
迎风采旄转,照日绶花开。红尘掩鹤盖,翠柳拂龙媒。
绮云临舞阁,丹霞薄吹台。轻肥宁所羡,未若反山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群臣下朝归来的热闹场景,同时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繁华的淡然和对归隐山林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开头四句写诗人自己:一个游子在暮春时节拄着拐杖走出草野,恰好看见大臣们从皇宫回来的场景。这里的"惜春暮"暗示时光流逝的感慨。
2. 中间十二句浓墨重彩地描写群臣仪仗:大臣们的鞋子踏过南宫的地面,车驾从北阙驶来。玉珂在月光下闪烁,笳声惊落了梅花。彩旗在风中翻卷,绶带在阳光下如花朵绽放。车盖上的红纱像要遮住仙鹤,翠柳轻拂着骏马。彩云笼罩着舞阁,红霞映照着吹台。这部分用大量色彩鲜明的意象(明月、落梅、彩旗、红纱、翠柳等)营造出华丽壮观的场面。
3.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表示不羡慕这些轻裘肥马的富贵生活,觉得不如回到山野角落更自在。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心境。
艺术特色:
- 画面感极强,像放电影一样从远到近展现场景
- 用"珂影"、"笳声"等细节让画面有声有色
- 最后两句的转折出人意料,点明主旨
- "红尘"与"翠柳"、"绮云"与"丹霞"等色彩对比鲜明
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先用绝大部分篇幅渲染官场繁华,最后只用两句就轻巧推翻前文,形成强烈反差,让人瞬间理解诗人真正向往的是朴素自然的山野生活。这种"以繁华写淡泊"的手法比直接说"我不爱富贵"更有说服力。
陈子良
陈子良(公元?-632年),字不详,吴人。生年不详,卒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在隋时,任军事统帅杨素的记室(掌章表书记文檄的官员)。入唐,官右卫率府长史。与萧德言、庾抱,同为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学士。子良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