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行
涧水奔山啮石根,逆流百折趋铁门。铁门山上垒培在,居民曰是陈公屯。
瓦砾崩翻烧黔黑,荒冢草白天黄昏。犹传壬午世反侧,函谷关溃无完邑。
我公陟巘辟巉石,率民坚守勿降贼。贼移檄文谓公语:弹丸区区何自苦?
公挥炮石击贼军,双眦俱裂詈狗鼠。黄巾万众并牛力,飞镞满眼天地黑。
累卵难支巢树倾,苍颠黄口遭刲磔。更张空弮无所惧,齿龈血颈僵不仆。
同时哲嗣亦罹殃,遗民负土营双墓。吁嗟乎!天柱地维昔崩摧,金城铁瓮空崔嵬。
北门锁钥堕燕蓟,上东门亦军延开。迎降倒戈满眼是,公独守死何雄哉!
春来杜宇犹啼血,瓦棺不朽常山舌。落落青松三尺堆,常照嵩峰万古月。
现代解析
这首《天门行》是一首描写古代战争场景和英雄人物事迹的诗歌。下面我将用通俗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首先,从诗的前半部分可以看出,涧水在山间奔腾冲击石根,逆流而上,经过百折千回,最终到达铁门。这里描绘了一种艰难而坚定的行进过程,象征着战争的艰难和人们坚守的决心。接下来提到铁门山上有一个陈公屯,这里的居民们仍然保留着历史的记忆,讲述着壬午年的战乱和荒冢草天的景象。
然后,诗歌描述了战争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形象。战争爆发时,天地昏暗,黄巾军人数众多且力大无穷。然而,主人公面对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他挥石击贼,双眼瞪裂,表现出无比的愤怒和决心。即使面对飞箭如雨,他也毫不退缩,坚守阵地。他的坚定和勇敢令人敬佩。
诗歌的后半部分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主人公的英勇。战争如同累卵难支,整个局势岌岌可危。主人公的家人也遭受了不幸,但他仍然坚守阵地,毫不屈服。他的忠诚和勇气感动了后人,他的事迹被铭记在心。
最后,诗歌表达了对主人公的敬仰和赞美。即使天地崩溃,城门失守,迎降倒戈的士兵到处都是,主人公仍然坚守阵地,至死不渝。他的忠诚和勇气成为永恒的传奇。春天来临,杜宇鸟依然啼血哀鸣,而他的事迹则像瓦棺一样永不朽灭。青松苍翠,常照嵩峰万古月,象征着主人公的精神将永远照耀后世。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描绘战争场面和英雄人物的形象,展现了坚定的信念、忠诚和勇气。诗歌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伟大。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