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楼

楼压浔阳地望雄,四无倚著拄晴空。
九支江汇栏干外,双剑峰明雾霭中。
庾令声名犹昨日,屈平兰芷又薰风。
绸缪牖户知何计,须及长淮枣未红(以上宋陈起《江湖后集》卷一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浔阳江边高楼的壮丽景色,同时融入了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四句写景: 诗人站在高楼俯瞰,说这座楼稳稳地压在浔阳这块风水宝地上,气势非凡。高楼四周空荡荡没有依靠,就像一根柱子直插晴朗的天空。从栏杆往外看,能看到九条支流汇入长江的壮观景象,远处的双剑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显得格外明亮。

后四句抒情: 诗人想到两位历史名人:一个是东晋名臣庾亮(庾令),他的名声仿佛还在昨天一样响亮;另一个是屈原,他笔下芬芳的兰草似乎正随着暖风飘来。最后两句转折:诗人看着这高楼的门窗(牖户),想到国家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防备,就像要在淮河边的枣子还没成熟时(未红)就做好准备,暗喻在国家安定时要提前防范危机。

全诗特色: 1. 画面感极强:像电影镜头般由近及远,从高楼到江流再到远山 2. 用典自然:把历史人物庾亮、屈原巧妙融入眼前风景 3. 深沉忧思:在壮丽景色中暗藏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4. 比喻生动:用"拄晴空"形容高楼,用"枣未红"比喻防患未然

诗人通过登楼远眺,把江山壮景、历史记忆和现实忧思完美融合,展现出宋代文人既爱自然美景又心系天下的情怀。

刘植

刘植,字成道,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安上曾孙。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曹豳官大理寺簿时有唱和。有《渔屋集》,已佚。事见《江湖后集》卷一四。今录诗二十五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