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大丞相安晚先生(己酉)

嵯峨补陀山,下视海水流。
风波定以梢,稳稳济川舟。
皇穹祐炎祚,黍稌庆有秋。
繄谁致此祥,上相今伊周。
赫赫命世贤,师道辅前旒。
暨汤同格天,康济仰庙谋。
向来三边尘,化作和气游。
横戈枕月戍,击壤歌西畴。
小春明日是,泰阶射斗牛。
见说老人星,交曜光九州。
宣劝下紫宸,雕盘罗珍羞。
北禁诏墨香,昌炽颂鲁侯。
鲰生戴厚恩,一诗何能酬。
拟办八千首,从今岁岁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德高望重的丞相的祝寿诗,用丰富的比喻和典故赞美他的功绩。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气象宏大 前四句用"补陀山"(佛教圣山)比喻丞相的崇高地位,说他像高山俯视大海般稳重,能像大船一样安稳地带领国家渡过风浪。这里用自然景象暗喻治国能力。

2. 赞美治国功绩 中间部分列举具体政绩:农业丰收("黍稌庆有秋")、边疆安定("三边尘化作和气")、百姓安居乐业("击壤歌西畴")。把丞相比作古代名相伊尹、周公,说他像商汤王一样得到上天认可。

3. 祝寿场景描写 "小春明日是"点明生日在初冬时节,"老人星"是寿星象征,"雕盘罗珍羞"描写宫廷贺寿的盛宴场景,皇帝亲自下诏表彰("北禁诏墨香")。

4. 结尾谦逊表态 作者自称"鲰生"(小人物),说一首诗不足以报恩,打算今后每年写八千首诗来祝贺——这是夸张说法,表达由衷的敬仰之情。

全诗特点: - 善用比喻(高山、航船、星辰)让抽象的歌颂变得生动 - 通过农业、边疆等具体成就展现丞相价值 - 既有宫廷庆典的华丽描写,又有"击壤歌"这样的田园画面 - 最后用幽默夸张收尾,显得真挚不呆板

这种祝寿诗既符合礼仪规范,又通过形象化的语言避免了枯燥说教,展现了宋代宫廷诗的典型风格。

陈起

陈起,字辅圣,沅江(今属湖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历知宁乡、秭归、湘乡、萍乡等县(清嘉庆《沅江县志》卷二五)。嘉祐间为永州通判(清道光《永州府志》卷一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