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首

一身浪宕无拘捡,闹市门头恣意游。
汉地不收秦不管,不风流处也风流。
健则坐,困则休,
信任从教雪满头。寄语宣和政和元和佛陀,
张僧伽李达磨,老聃孔丘,
照顾沩山水牯牛。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自由洒脱、不受世俗约束的修行者形象,充满幽默感和对传统权威的调侃。以下是逐层解析:

1. 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 开篇用"一身浪荡无拘检"形容主人公像江湖浪子一样随心所欲,连闹市都成了他肆意游玩的场所。"汉地秦不管"用历史典故(汉朝、秦朝)暗喻世俗规则对他毫无束缚,即使在不被认可的地方("不风流处")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2. 随性而为的修行方式 "健则坐,困则休"展现极端随性的生活哲学——有精神就打坐修行,困了就直接休息。甚至把白发比作"雪满头",用浪漫化的比喻表达对衰老的坦然接受。

3. 戏谑权威的叛逆精神 后半段像开"神仙大会":宣和(宋徽宗年号)、政和等皇帝年号被拟人化,佛陀、张僧伽(禅僧)、老子、孔子这些圣贤全被点名,却只为让他们帮忙"照顾水牯牛"。这种把至高权威当作"牧场管理员"的写法,既颠覆传统又充满生活趣味。

4. 核心思想 通过"沩山水牯牛"(禅宗常用象征)揭示真理就在日常中。作者用看似疯癫的语言告诉人们:真正的修行不是崇拜偶像,而是像那头耕地的牛一样,在平凡中体悟本心。全诗用市井幽默解构严肃宗教,传递"自由心性胜过形式教条"的禅意。

释昙密

释昙密(一一二○~一一八八),号混源,俗姓卢,天台(今属浙江)人。年十二去家,师资福道荣。十六圆具,习台教,弃依大慧于径山。后历访名宿,无省发。之泉南教忠求决于晦庵。偶举香严击竹因缘,豁然契悟。即往梅阳,参见妙喜,历四载。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出住苕溪上方,次迁台城、紫箨、鸿福、万年。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诏居净慈。十五年示寂,年六十九。为南岳下十七世,教忠晦庵弥光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十五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