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护国寺

喜陪人杰论三乘,岩室经年锁翠棱。
六代有师传法印,万缘无象监心灯。
赤城道远明霞画,瀑布声寒月照冰。
迹似孤云縻不得,清秋归兴杖蛮藤(《天台续集》卷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告别尘世、回归深山修行的场景,充满禅意与自然之美。

前两句写高僧与文人雅士探讨佛经("三乘"指佛教不同修行境界),在云雾缭绕的岩洞中闭关多年。"锁翠棱"用锁住山棱的意象,表现修行地的幽静。三四句说高僧继承了六代祖师的真传("法印"),内心已超脱万物表象("万缘无象"),像明灯般通透。这里用"心灯"比喻觉悟的智慧。

五六句转入景物描写:远处赤城山在霞光中如画,瀑布寒声里月光照着冰凌。这两句用冷暖色调对比,既展现修行地的清冷环境,也暗喻修行者澄澈的心境。最后两句最妙,把高僧比作"孤云"——自由无牵挂,撑着藤杖在清秋时节归山。用"縻不得"(拴不住)突出他超然物外的形象。

全诗通过"岩室""心灯""孤云"等意象,把修行者的精神境界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一种不慕繁华、追求心灵自在的禅意生活。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撑着藤杖、像云一样飘然远去的背影,传递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张师德

(?—约1026)开封襄邑人,字尚贤。张去华子。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进士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耀州。判三司都理欠凭由司,建言有逋负官物而被系,本非侵盗而无以自偿,愿特蠲之。真宗用其言。天禧二年擢右正言、知制诰,九年不迁。仁宗天圣四年以左谏议大夫罢职。孝谨有家法,不交权贵。有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