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幽静的秋日小径,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与禅意的交融。
前两句勾勒出小径的环境:杉树和竹子的青翠阴影交织在一起,诗人在这样的小路上漫步,内心感到安宁踏实。"意有凭"说明这条小路给了他精神上的依托。
中间四句用四个生动的细节展现小径的静谧之美:雨后初生的凉意、僧人悄然归来的安静、虫子爬过洞穴的痕迹、青苔覆盖的断石。这些描写调动了触觉(凉)、听觉(静)、视觉(虫迹、苔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特别是"静极忽归僧"这句,用僧人的突然出现反衬出环境之静,手法巧妙。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看着眼前景象,不禁联想到更深处的隐居之地,那层层叠叠的山峰之下,应该还有更幽静的所在。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秋径的幽静之美,通过具体景物传递出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小径的描写,自然流露出追求宁静、向往隐居的心境,让人读来心生宁静。
释保暹
释保暹,字希白,金华(今属浙江)人。普惠院僧。真宗景德初直昭文馆,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有《处囊诀》一卷(元吴师道《敬乡录》卷一四),已佚。今录诗二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