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遗稿 其七 读史十首

摩诘才名噪一时,孤臣喷薄又成诗。
可怜一片珠江水,翻作当年凝碧池。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古讽今,通过对比两个历史场景表达深沉的亡国之痛。

前两句用王维(字摩诘)的典故:这位盛唐大诗人曾被安禄山俘虏,被迫在叛军的宴会上作诗。这里说王维虽然才华横溢名噪一时,但作为亡国孤臣,他喷涌而出的诗句其实饱含血泪。后两句把镜头拉到当下:珠江本是岭南母亲河,如今却像王维当年面对的凝碧池(安禄山宴会的场所)一样,成了屈辱的象征。

全诗妙在"时空折叠"的手法——把唐代安史之乱的场景叠加到明清易代时的岭南,通过珠江与凝碧池的意象重合,让读者感受到历史悲剧的重演。最打动人心的就是"翻作"这个动词,既写江水倒映着破碎的山河,又暗指历史无情地翻开了相似的一页。

张家玉

(1615—1647)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