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国器登舟至石门视洼樽逮暮乃返

纵步石门下,江山主意勤。洼樽酌玄酒,未饮吾已醺。

渊明得聱叟,万古真同群。杯湖有明齐,退谷今莸薰。

我行到殊亭,西日沈就曛。阳冰著真迹,祇恐生玄云。

回眸望西塞,惨澹波无垠。洄泛乐之子,行舟言采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韩国器时,一路从石门到洼樽的所见所感,充满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对友情的珍视。

开头写诗人迈步到石门下,感受到山水仿佛也在热情挽留友人。"酌玄酒"(喝深色的酒)还没入口,诗人就已经被美景和离情醉倒了——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内心的激动。

接着诗人联想到两位古代隐士陶渊明和聱叟,说他们虽然相隔千年,但精神是相通的。这其实是在暗喻自己和友人的情谊也能超越时空。提到"杯湖""退谷"这些地名时,用"莸薰"(香草变臭草)暗示美景因离别而失色。

后半段写诗人驻足殊亭看夕阳西沉,提到书法家李阳冰的真迹可能让天空都生出玄云,这是用艺术震撼自然的现象来赞美友人品格高洁。最后回望西塞山时,水面苍茫无边,而友人的小舟已渐行渐远。"采芹"典故出自《诗经》,原指采集野菜,这里比喻友人即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全诗妙在: 1. 把山水拟人化(江山会挽留人) 2. 用"未饮先醉"等反常理描写强化情感 3. 通过历史人物映衬现实友情 4. 结尾的泛舟画面既真实又象征人生远行 5. 在美景描写中自然融入离愁,毫无刻意伤感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