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旅邸》描绘了一个旅居他乡的人对简陋住所的感慨,以及他内心的矛盾与思乡之情。
第一句“湫隘嚣尘不可居,卜诸清旷亦蘧庐。” 诗人说,自己住的地方又小又吵,实在不适合居住,即使找了个稍微清净点的地方,也不过是个临时住所(“蘧庐”指简陋的屋子)。这里透露出他对生活环境的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第二句“虽无傍水梅依竹,喜有对楼人读书。” 虽然住的地方没有优美的风景(比如水边的梅花和竹林),但让他高兴的是,对面楼里有人在读书。这说明诗人虽然身处简陋环境,但依然能从简单的事物中找到慰藉,比如对知识的尊重和向往。
第三句“工雀一枝聊尔耳,战蜗两角竟何如。” “工雀一枝”化用成语“鹪鹩一枝”,意思是小鸟只需要一根树枝就能安身,比喻人其实不需要太多东西就能生活。“战蜗两角”则借用“蜗角之争”的典故,讽刺世人为了一点小利益争斗不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豁达:生活简单点就好,何必为琐事争斗?
第四句“西风渐劲未归去,空说张翰忆脍鱼。” 西风越来越冷,诗人却还没回家。他提到“张翰忆脍鱼”,这是晋代张翰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而辞官归乡的故事。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但又无奈无法回去,只能空谈怀念。
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外漂泊的苦闷,住得不好,环境嘈杂,但他依然能从读书声中找到安慰。他看淡物质需求,觉得简单生活就好,不必争名夺利。最后,西风渐冷,他更加想家,却无法回去,只能空叹。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还有深切的思乡之情,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