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高山亭子里和僧人一起观赏云海的奇妙体验,用简单生动的画面感传递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震撼。
前两句写云海淹没山峦的壮观景象:站在高处却什么都看不见,山和云混为一体,仿佛回到了天地未开的混沌世界。但抬头看,天空依然保持着它原本的青色,暗示着无论地面如何变幻,宇宙永恒不变。
中间两句转到人的感受:靠着栏杆站一会儿,衣服就被云雾打湿了;远处传来的钟声里似乎藏着虎豹的吼叫,这种虚实交织的描写让云海显得既神秘又危险。
最后用声音收尾:松涛声不知从哪个方向传来,而脚下的山涧水正流向远方的鄱阳湖。这种由近及远的声音描写,让整幅云海图活了起来,仿佛能带着读者的思绪一起飘向远方。
全诗妙在把"看不见的风景"写得如此生动——通过衣服的潮湿、耳朵听到的钟声松涛、心里想象的虎豹和知道的涧水去向,让读者自己脑补出那片吞没万物的茫茫云海。这种留白的艺术手法,比直接描写云海更有意境。
汪揖
汪舟,字揖之,号木堂,天津人。乾隆庚午举人,大挑陕西知县。有《桐阴山房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