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多病成懒疏,日月忽驱逐。
家人厌陈迹,洒扫新我目。
争此须臾间,扰扰竞多福。
习气变性情,不复生惭恧。
幸有一樽酒,可以寄清穆。
夜静天四垂,星光就檐屋。
灯烛忽空旷,琴书转幽独。
休心薇蕨内,庶免营旨蓄。
凤凰鸣高冈,贻笑於鸡鹜。
得终岁寒心,尚愧庭前竹。
去去天台山,幽兰会当馥。
家人厌陈迹,洒扫新我目。
争此须臾间,扰扰竞多福。
习气变性情,不复生惭恧。
幸有一樽酒,可以寄清穆。
夜静天四垂,星光就檐屋。
灯烛忽空旷,琴书转幽独。
休心薇蕨内,庶免营旨蓄。
凤凰鸣高冈,贻笑於鸡鹜。
得终岁寒心,尚愧庭前竹。
去去天台山,幽兰会当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除夕夜,诗人独自反思过去一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多病懒散之人面对新旧交替时的复杂心境。
开头说自己因为多病变得懒散,时间飞逝。家人嫌弃家里陈旧,忙着打扫除旧迎新。世人都在争抢这短暂的时光,追逐各种福气。诗人却感觉自己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连惭愧的心情都生不出来了。
幸好还有一壶酒,能让他保持清醒。夜深人静时,星光洒在屋檐上,灯火熄灭后,琴和书更显孤独。他想放下世俗欲望,像野菜一样简单生活,不必为积蓄发愁。凤凰在高处鸣叫,却被鸡鸭嘲笑——这暗示诗人清高的品格不被世俗理解。
最后他自嘲说:想要保持高洁的品格,却觉得愧对庭院里始终挺拔的竹子。于是决定远离尘嚣,去天台山寻找幽兰的芬芳,寄托自己超脱世俗的理想。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诗人用"打扫除旧"的热闹场景反衬自己的疏离,用"鸡鸭笑凤凰"的比喻表达不被理解的苦闷,最后选择与幽兰为伴,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清高气节。这种在热闹节日里的孤独沉思,反而让诗歌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许必胜
许必胜,字希文,金坛(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官终知无为军巢县。按:《七十二峰足徵集》卷三作字克之,马迹山人,仕至显谟阁待制,忤时归里。《至顺镇江志》卷一八有传。今录诗十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