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
天净无一云,地净无一尘。
十六月圆满,皎皎白玉轮。
古今同此月,照破世间人。
夜久方浴出,露坐风满襟。
清影入窗户,聊足尉我心。
所欠一樽酒,所乏一张琴。
如此好月色,惜乎在海滨。
痴儿官事了,空自疲精神。
不得赏新月,酬酢相与频。
今宵诗兴动,狂吟渔溪民。
独对犹复尔,况逢亲共宾。
十六月圆满,皎皎白玉轮。
古今同此月,照破世间人。
夜久方浴出,露坐风满襟。
清影入窗户,聊足尉我心。
所欠一樽酒,所乏一张琴。
如此好月色,惜乎在海滨。
痴儿官事了,空自疲精神。
不得赏新月,酬酢相与频。
今宵诗兴动,狂吟渔溪民。
独对犹复尔,况逢亲共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月夜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淡淡的遗憾。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六句写月亮本身:用"白玉轮"形容十六的圆月,强调月光纯净明亮,古今不变地照耀人间。这里用"天净""地净"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意境。
2. 中间八句写赏月情景:诗人沐浴后坐在夜风中,月光透过窗户,本应十分惬意,却遗憾缺少酒和琴相伴。虽然在海边看到绝美月色,却因公务繁忙无法好好欣赏。这里通过"所欠""所乏"等词流露出淡淡的失落。
3. 最后六句写创作心境:摆脱公务后,诗兴大发,自称"渔溪民"表现出狂放不羁的创作状态。结尾说独赏已很美,若有亲友同乐会更完美,留下温馨的想象空间。
诗歌亮点:
- 用"白玉轮"等通俗比喻让月亮形象生动可感
- 通过"浴出""露坐"等生活化场景拉近与读者距离
- "痴儿官事"等口语化表达使情感更真实
- 最后从独赏到期待共赏的情感升华
诗人通过这次月夜独处,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反思了被公务所累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简单闲适生活的向往。
俞桂
字希郄,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一作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在滨海地区为官,做过知州。他与陈起友善,有诗文往还。他的诗以绝句最为擅长,往往带着平静的心境观照自然,而时有独到的发现。文字清畅,亦富于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