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徐州登燕子楼,用坡公梦盼盼韵

曲榭埋云,乱峰挂雨,羁绪无限。
往事阑干,病余歌拍,凝想慵未见。
美人枯泪,斜阳立尽,秋泛绕城都断。
蓦相寻、桐阴鸳甃,冷霜一宵飞遍。
凤床尘黯,鸾笺香噀,指印迷望窗眼。
社暖泥衔,尚书冢上,魂逐双玉燕。
白家诗涩,苏家梦悄,恁识画楼恩怨。
只梁畔、双巢倦羽,昵人自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徐州燕子楼登高时的所见所感,借古抒怀,情感深沉。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环境烘托愁绪
开篇用"曲榭埋云,乱峰挂雨"描绘阴郁的天气,就像给整首词蒙上一层灰暗的滤镜。这种压抑的自然景象,正好对应着作者心中"无限"的羁旅愁思。

2. 古今时空交错
词中提到的"美人枯泪"、"尚书冢"等,都是在追忆燕子楼的历史典故(唐代张愔与歌妓关盼盼的故事)。作者站在古迹前,仿佛看到历史人物在斜阳中垂泪,听到秋声绕城,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让沧桑感扑面而来。

3. 细节传递深情
"凤床尘黯"、"鸾笺香噀"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特别动人。积灰的床榻、残留香气的信纸,还有窗户上的指印,都像电影特写镜头,让百年前的爱情故事变得真实可触。

4. 双燕意象点睛
结尾的"双巢倦羽"最耐人寻味。梁上燕子成双,却显得疲惫无奈,既呼应了历史故事中痴情女子的孤独,也暗含作者对人间情缘的感慨——再深的感情最终都逃不过时光的消磨。

全词就像用文字拍摄的历史纪录片,既有大场景的苍茫(秋城斜阳),又有小物件的细腻(尘床香笺),在古今对话中道出永恒的人生况味。特别是最后用燕子作比,把历史的厚重转化为轻盈的意象,举重若轻,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