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阳杂兴① 其八

高岸萋萋草似烟,白波青嶂水沙连。
编茅绕屿千椽屋,架竹浮湖万顷田⑴。
唤渡津头划蟒甲(作者注:「小船名。」),卖盐市上用螺钱。
行人莫惮藤桥险,别是瀛壖一洞天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岛上一处充满自然野趣与独特人文风情的画面,读起来像一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

前两句写自然风光:高岸上野草茂盛如烟似雾,白色的浪花与青翠山峦间是绵延的水域沙洲。这里用"萋萋""似烟"等词营造出朦胧柔美的意境,青白相间的色彩搭配格外清新。

中间四句聚焦当地人的生活智慧:岛上居民用茅草搭建绕岛而建的房屋,在湖面用竹架造出漂浮的农田。渡口的小船叫"蟒甲",集市上居然用螺壳当钱币交易。这些细节既新奇又真实,展现了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特别是"浮湖万顷田"的描写,让人惊叹古人克服自然条件的创造力。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劝行人不要害怕摇摇晃晃的藤桥危险,因为这里别有一番世外桃源般的景致。"瀛壖"指海岛,"洞天"是道教里的仙境,这两个词把这片土地比作人间仙境,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白描手法忠实记录台湾早期的自然景观和先民生活,在平凡中见神奇。那些茅屋、浮田、螺钱等元素,既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生存状态,又构成了独特的诗意画面,让今天的我们得以窥见数百年前宝岛的生活图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