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春日怀家寄母
燕舞莺娇,看韶光又是,清明时节。
乍捲湘帘春昼永,病体素罗犹怯。
恨写孤桐,书传只雁,字字伤离别。
栏杆徙倚,一腔心事难说。
繁华瞬息当年,旧游回首,惟有西楼月。
亲老北堂违菽水,望里暮云遮叠。
事业无成,红颜易改,风景摧心折。
珠沉璧委,恐惊明镜容发。
乍捲湘帘春昼永,病体素罗犹怯。
恨写孤桐,书传只雁,字字伤离别。
栏杆徙倚,一腔心事难说。
繁华瞬息当年,旧游回首,惟有西楼月。
亲老北堂违菽水,望里暮云遮叠。
事业无成,红颜易改,风景摧心折。
珠沉璧委,恐惊明镜容发。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病中游子思念家乡和母亲的深情之作,用春日景象反衬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上片从明媚春光写起,用"燕舞莺娇"的热闹画面开篇,但马上转折——清明时节本该踏青游玩,主人公却因生病连薄罗衣都嫌太凉。她弹琴排遣(孤桐指古琴),写信寄雁,每个字都浸透思念。最后只能倚着栏杆发呆,心事重重却无人倾诉。这里用"病体素罗犹怯"的细节,生动展现游子体弱心苦的状态。
下片转入回忆与感慨。当年繁华如过眼云烟,只剩西楼月亮见证过往。最揪心的是"亲老北堂违菽水"——用"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典故表达不能亲自奉养母亲的愧疚。望着暮云层层,就像阻隔亲情的屏障。接着三个短句如叹息:事业未成、青春流逝、风景刺目,把中年失意的痛苦写得淋漓尽致。结尾"珠沉璧委"比喻才华埋没,最怕照镜子看见容颜衰老,这个细节突然把抽象愁绪变得具体可感。
全词妙在处处对比:春光明媚与病体恹恹、昔日月下欢聚与今日云山阻隔、红颜易老与壮志难酬。语言上"恨写孤桐""字字伤离别"等句,把无形的情感写得如在眼前。最打动人的是那份普世情感——每个漂泊在外的人,看到春景想起家人时,大概都有过这般"一腔心事难说"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