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湘水寻句溪诗
既从陵阳钓,挂鳞骖亦螭。
方寻桂水源,谒帝苍山垂。
辰哉且未会,乘景弄清漪。
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轻苹上靡靡,杂石下离离。
寒草分花映,戏鲔乘空移。
兴以暮秋月,清霜落素枝。
鱼鸟余方玩,缨緌君自縻。
及兹畅怀抱,山川长若斯(○本集三。《诗纪》五十九。)。
方寻桂水源,谒帝苍山垂。
辰哉且未会,乘景弄清漪。
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轻苹上靡靡,杂石下离离。
寒草分花映,戏鲔乘空移。
兴以暮秋月,清霜落素枝。
鱼鸟余方玩,缨緌君自縻。
及兹畅怀抱,山川长若斯(○本集三。《诗纪》五十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寻访湘江支流句溪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闲适心境。
开篇四句像是旅行日记的开场白:诗人说自己刚从陵阳钓完鱼("挂鳞"指收起鱼竿),现在又要去探寻桂水的源头,还要去苍山脚下拜谒古迹。这里用"骖亦螭"(以龙驾车)的夸张说法,暗示旅途充满仙气。
中间八句是全文精华,像一组流动的风景镜头:诗人趁着天光玩赏清澈溪水("乘景弄清漪"),看着溪水时而湍急奔涌("瑟汩泻长淀"),时而分叉流淌("潺湲赴两岐")。水面上浮萍轻轻摇曳,水底碎石错落有致。秋草与野花相映成趣,鱼儿跃出水面划出银光——这些"寒草""戏鲔"的描写特别生动,让秋景既清冷又活泼。
最后六句转入抒情:暮秋的明月和枝头清霜触发了诗兴,诗人表示自己只想沉醉在这鱼鸟相伴的自然里,而把官场束缚("缨緌"指官帽带子)留给别人。结尾感叹:唯有山川美景能让人永远畅快。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画面感极强,每句都能想象出风景短视频;二是动静结合,既有奔流溪水又有凝霜枯枝;三是把寻常秋游写出仙气,鱼竿说成钓龙,溪石写成宝石,体现文人雅趣。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种"你们争名逐利去吧,我要和山水谈恋爱"的洒脱劲儿。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