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移剌子春见寄五首 其二

生遇干戈我不辰,十年甘分作俘臣。施仁发政非无据,论道经邦自有人。

圣世规模能法古,污俗习染得维新。英雄已入吾皇彀,从此无人更问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战乱中被俘的官员所写,表达了他对乱世的无奈和对新时代的期待。

前两句"生遇干戈我不辰,十年甘分作俘臣"直白地说:我生在战乱年代真是倒霉,当了十年俘虏也只能认命。这里用"我不辰"(生不逢时)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

中间四句展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承认自己"施仁发政"(施行仁政)的能力有限,觉得治国理政自有能人;另一方面又看到新时代"圣世规模能法古"(效法古代圣明制度),"污俗习染得维新"(改变不良风气),流露出对新政权的期待。

最后两句"英雄已入吾皇彀,从此无人更问津"最有意思:英雄们都已被新朝收服,像我这样的人自然无人问津了。表面看是自嘲,实则暗含对新时代既期待又失落的复杂心情。

全诗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通过一个"过气官员"的视角,生动展现了改朝换代时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态:既有对旧时代的眷恋,又有对新生活的向往,还带着几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惆怅。这种真实复杂的情感,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