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辞别朝廷、回归山林修行的场景,展现了修行者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这位崇教大师在众多修行高僧中尤为出众。诗人用"人说"二字,暗示大师的德行已广受赞誉,为后文皇帝召见埋下伏笔。
三四句形成巧妙对比:大师刚从皇帝那里接受恩典,转眼就要辞别朝廷。这里"新向"与"便朝"的快速转换,暗示大师并不留恋荣华,体现了修行者淡泊名利的品格。
五六句用旅途景象烘托意境:大师穿过云雾缭绕的山水前往皇宫(丹阙),而他的寺院(一院杉松)始终静谧地笼罩在白云中。这两个画面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大师虽受皇恩,但内心始终向往清净的修行生活。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大师乘着小船返回旧日修行的深山,将在布满秋月的石桥边与得道高僧(声闻)相会。这个结尾充满禅意,"轻杯"既指轻舟,也暗喻放下世俗负担;"石桥秋月"的意象清冷空明,完美呈现了修行者返璞归真的心境。
全诗通过大师"受皇恩-辞朝廷-归山林"的人生片段,歌颂了修行者"身在红尘心向云"的超然境界。诗人用"杉松锁白云""石桥秋月"等清新自然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山林修行的宁静美好,也传递出淡泊名利、返归本真的生活智慧。
范贻孙
范贻孙(九六○~一○○二),字馀庆,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第进士,授大理评事。太宗雍熙中为著作佐郎、直集贤院,迁太常博士。真宗朝官至主客员外郎。咸平五年卒,年四十三。事见《武夷新集》卷九《高平范公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