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衡阳

欲上衡山看洞庭,往来无暇不胜情。
秋宵跨鹤持云下,归路犹堪借月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路过衡阳时,想登衡山看洞庭湖却不得的遗憾心情,以及想象中的美好画面。

前两句写现实中的无奈:作者明明路过衡阳,距离著名的衡山和洞庭湖很近,却因为行程匆忙("往来无暇")无法去游览,心里充满遗憾("不胜情")。这种"路过名胜却错过"的体验,现代人出差旅游时也常遇到,很容易引起共鸣。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浪漫的想象弥补遗憾:虽然现实中没去成,但可以在秋夜幻想自己骑着仙鹤("跨鹤"),踏着云彩俯瞰洞庭美景;就算要启程离开("归路"),也能借着月光再欣赏一番。这种"身体未到,心灵神游"的写法,把普通的旅途写得充满仙气和诗意。

全诗妙在虚实结合——前两句是接地气的现实困扰,后两句是飘逸的幻想画面,用想象力化解了不能如愿的惆怅。我们生活中也常有这种"虽然去不了,但在脑海里畅游"的体验,诗人把这种心理写得既真实又美妙。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