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刘后村除兵侍兼直院

人物依然元祐中,莺边系马亦金狨。相君惟忆刘夫子,学士须还儋秃翁。

翰苑鹤天双鬓雪,玄都燕麦几春风。老来始得文章力,前有欧公后益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祝贺朋友刘后村升官的,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写出了文人之间的情谊和人生感慨。

前两句说刘后村虽然升官了(宋代兵部侍郎要配金狨皮马鞍),但本质上还是当年元祐年间那个纯粹的文人,就像在花丛边随意拴马的洒脱书生。这里用"莺边系马"的画面感,暗示他虽居高位却保持文人本色。

中间四句玩了个文字游戏:先说宰相(相君)最欣赏刘后村的老师(刘夫子),接着调侃说现在的学士们可比不上当年苏东坡(儋秃翁是苏东坡贬官海南时的戏称)。然后用"鹤天双鬓雪"形容刘后村头发都白了才当上翰林,像玄都观的桃花转眼变成野燕麦,暗指官场起伏无常。

最后两句最妙:说刘后村老了反而文章更厉害,把他比作北宋文豪欧阳修和南宋名臣周必大(益公)。表面是夸他文章好,其实暗含"大器晚成"的安慰——虽然升官晚,但成就不输前人。这种调侃中带着真挚的祝福,正是老友之间特有的说话方式。

全诗把升官贺词写得像朋友聊天,既有历史典故(元祐文人、苏东坡),又有生活比喻(莺花、燕麦),最后落脚在"文章功力"这个文人最看重的价值上,显得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亲切。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