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黄昏时分的宁静画面,语言清新自然,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前两句写景:江边平坦的树林在暮色中显得朦胧模糊,竹林和树木稀疏错落,让人视线迷离。这里用"漠漠"形容暮霭的朦胧,"萧疏"表现竹树的稀疏,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
后两句由静转动:忽然听到几声大雁的鸣叫,循声望去,在晚霞明亮的天际,一行大雁正低飞而过。"相唤"二字让画面顿时生动起来,大雁的鸣叫打破了黄昏的寂静。"断霞明处"与前面的"暝烟"形成明暗对比,而"一行低"则准确捕捉到大雁飞行的姿态。
全诗通过视觉(平林、竹树、断霞)和听觉(雁鸣)的描写,由远及近,由静到动,将江上黄昏的美景生动呈现。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透过这幅水墨画般的景象,我们能感受到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宁静淡泊的心境。特别是最后大雁的出现,为静谧的画面增添了生机,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某种触动。
方汝疆
方汝疆,字南夫,繁昌(今安徽繁昌西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进士,不乐仕,归教授乡里,从学者甚众。清康熙《繁昌县志》卷一○有传。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