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如何一配株,孕此千忆花。
虽云行且阑,明岁亦再华。
岂如世上人,一老不复佳。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主题是关于桃花的。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如何一配株,孕此千忆花。” 这两句描述了桃花的生长过程。诗人似乎在感叹,一个小小的桃核,如何能够孕育出如此多的花朵。这里的“一配株”指的是一棵桃树,“千忆花”则是指满树的桃花。诗人用这种方式,形象地展现了生命的奇妙和生命的繁盛。

“虽云行且阑,明岁亦再华。” 这两句描绘了桃花虽会凋零,但来年依旧盛开的景象。诗人借桃花比喻生命的循环和再生。“行且阑”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明岁亦再华”则预示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延续。

“岂如世上人,一老不复佳。” 这两句诗人转向了人生的对比。桃花虽然有时会凋零,但来年可以重新焕发生机。而人,一旦衰老,就再也不能回到年轻时的美好。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法逆转的深深感慨,以及对青春美好的怀念。

整首诗以桃花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时间流转以及人生短暂的深深感悟。诗的语言通俗易懂,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诗人通过对桃花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即使面对生命的短暂和衰老,也要像桃花一样,始终保持希望和生机。

崔鶠

崔鶠(yǎn),元佑进士,任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司户参军、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宣和六年(1124)起用为宁化军(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北宁化)通判,召为殿中侍御史。宋钦宗即位,以谏官召用,上书论蔡京之奸时,曾论及当时的文禁:“若苏轼、黄庭坚之文章,范镇、沈括之杂说,悉以严刑重赏,禁其收藏。其苛锢多士,亦已密矣。”而此时北宋垂亡矣。他深知局势难以挽回,“每叹天下事不可为”(吕本中《师友杂志》),不久得挛疾而卒。

0